李凡琴筝艺术学苑浅谈非物质文化之古筝文化
来源: | 作者:lfqzxy | 发布时间: 1866天前 | 7663 次浏览 | 分享到:
李凡琴筝艺术学苑给您讲述​古筝是我国最古老而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浑厚明亮、优美华丽。
      李凡琴筝艺术学苑给您讲述古筝是我国最古老而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浑厚明亮、优美华丽。演奏上既擅长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和细腻委婉的情调,又可抒发慷慨激扬、气贯长虹的豪情。其出神入化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探讨这个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古筝的文化。

      古筝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也是我国古典乐器的代表之一。古筝是一种弦乐器,它起源于秦地,故又称为“秦筝”。古筝自秦、汉以来,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有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内蒙筝等。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到今天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筝由面板、底板、边板、筝头、筝尾、岳山、码子、山音孔构成的。 古筝音乐含蓄柔美,清新舒展,韵味无穷,时而浑厚深沉,清澈流畅,惟妙惟肖地拖显出涓涓细流,滴滴清泉的奇妙音响,使人仿佛置身于壮丽的大自然美景之中,时而又优雅抒情,亦庄亦谐,旋律流畅,柔媚动人别有韵味。

       漫长的历史长河,流淌着我国各民族人民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水脉,古筝艺术就是祖国传统音乐文化水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筝就广泛流传,“古筝”又有“秦筝”之称。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秦筝也随着东渐南移,并在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的结合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风格和流派。无论秦汉时期古韵古声的《呜呜歌》、《相和歌》阶段,还是在唐代绚烂多彩的歌舞艺术和音乐中,无论是在明清以来的“西调”戏曲音乐,还是在质朴独特的“榆林小曲”的地方民间音乐中,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筝自古至今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绵亘久远,形成了筝乐传统割不断的血脉。

       古琴和古筝都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代表,古琴有空灵之美,古筝具有充实之态。古筝在美学特点上更加具有充实感,这是因为古筝音域广,表现力更强,刚劲有力、雄浑激昂,更具张力。古筝的这种表现力更加显而易见,它与民间艺术完美结合,形成不同的流派,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学特征。无论是秦汉时期的古韵古曲,还是唐代的歌舞艺术,还是明清后的西调、戏曲,古筝在这其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可以说在中华艺术文化的发展长河中,古筝一直与传统文化有着难舍难分的历史渊源。

       古筝来自民间,所以其艺术植根于民间艺术的土壤,自然就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古筝艺术传至宋朝时,由于历史原因,政治中心南移到河南,秦筝也被带入了河南,与当地的民间音乐完美融合,形成了著名的中州古调。多少年来,筝长期流传在民间,伴奏也好独奏也好,民间大舞台使给了筝以太多的营养,是筝从远古一直不间断地得以发展地支撑。任何一个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既有继承性,又伴随时代的进程、审美观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古筝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反映着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和观念意识。从古筝演奏和筝曲创作来看,古筝艺术的发展不能不受到古筝传统的深刻影响和有力制约。离开了纵向继承、古筝的独特艺术个性和艺术风貌就难以延续和传承下来,离开横向借鉴,便会影响古筝艺术的丰富和发展。

       现在你对古筝文化也了解不少了哈,不用多说什么,由此可见,承载了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漫长悠久的历史的中国古筝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人类进步发展的不可缺失的精神瑰宝,我们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始至不渝地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